1990年,林彪之女致信陈云,希望能修复祖父墓碑,陈云如何处理?

【前言】

1990年刚开头那会儿,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大当家陈云,收到了一封挺特别的信。这信啊,是林彪他闺女林晓霖写的。

陈云心里一愣,赶紧拆开了那封信。看完信的内容,他就开始琢磨起来,想得挺深沉。

林晓霖在信里头说了,她希望能把祖父林明卿的墓碑修一修。那么,这事儿后来办成了没?

【林彪投身革命,父亲以多种理由阻拦】

说到林明卿,咱们就绕不开林彪元帅这个人。林彪在打仗那会儿,可真是立下了大功。而且啊,他家里头的熏陶,对他能有那么大的成就,也是挺关键的。

清朝光绪三年,也就是1877年那会儿,清朝可真是麻烦一堆,里面外面都不省心,皇权统治眼看就要垮了。就在这年的11月,有个叫林明卿的孩子,在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的林家大湾呱呱坠地了。

林明卿在家里是第四个孩子,大家都喊他“林四爷”。尽管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,但他却显得和那时候的封建社会很不一样。分给他的田地,林明卿压根儿就不上心,他对种地这事儿完全没兴趣,甚至可以说根本不会种地。

因为他家里条件挺好的,所以他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学习上,特别用工,在当地也算是出了名儿的努力。他一边学着传统文化,一边也接受了不少新时代的新鲜思想,看待事情的时候,总是能冒出些与众不同的点子。

林明卿书念了好几年后,就和老婆一起,带上孩子们开了家织布厂。这几年的光景,他们勤勤恳恳,家里攒下了不少积蓄和产业。

1907年某一天,林明卿家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儿子。他给这宝贝疙瘩起了个名儿,叫林育容,意思就是盼着他以后能做个清清白白、堂堂正正的人。而这个林育容,也就是咱们后来知晓的林彪。

那时候,清朝政府烂得不行,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。林明卿心里明白,要想在这乱世里混出个名堂,肚子里得有点墨水。所以,一说到孩子的教育,林明卿那是相当上心。只要孩子们喜欢读书,他花钱从不眨眼。

时间过得飞快,林彪就到了该上学的岁数,林明卿就直接把他送进了附近的小学。在学校里,林彪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,跟周围的同学交流不多。不过得说一下,在各种游戏和活动里头,林彪却总是那个给大家出主意、想办法的关键人物,从小时候起,他就表现出了非常棒的领导能力。

林明卿瞧着儿子一个劲儿地埋头苦读,便开口对他说:“你平时光知道啃书本,也不跟周围的小伙伴玩玩。我对你没啥大指望,就盼着你以后能安安稳稳当个老师,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。”

林明卿对自家小子没抱太大指望,他心想孩子能听听他的话就好。可没想到,林彪听完却摆摆手说:“这年头太乱,咱中国人老受欺负,我将来得为国家出力。”

林明卿一听儿子说的那几句话,心里头猛地一惊,他觉得孩子还嫩着呢,这不过是脑子一热,随口说的,也就没往心里去。

之后,林彪就一门心思地照着自己定的方向,给自己往后的人生铺路。等林明卿反应过来想要拦他,那时候已经没法子了。

1921年秋季,林彪踏进了武昌共进中学的校门,开始他的学业。这共进中学啊,是些有追求的人一块儿办的私立学校,教的东西和教书的方法都挺新潮,周围的同学也都是思想前卫的年轻人。

读书那会儿,林彪常跟陈潭秋、林育英这些搞革命的共产党人来往,被他们的思想深深打动。受他们熏陶,林彪读了好多进步的书和杂志,像《新青年》、《湘江评论》这些,他还特别活跃地参与学生运动,心里头革命的信念就这么立起来了。

1925年的时候,因为林彪在学生运动里头干得挺出色,湖北省学生联合会就挑了他,让他去当全国学联第七次大会的代表,到上海去参加会议。到了上海,开了这次学联大会,林彪算是开了眼了,心里头就琢磨着,得去参加黄埔军校,给咱中国的革命事业出点力。

林彪到家后跟老爸说了,他想去军校念书。老爸一听,不太乐意,觉得干革命这行当,随时可能把命搭上。他倒想给儿子找个教书匠的活儿,在老家平平淡淡过一辈子。

林彪跟母亲聊了自己的打算,可母亲的想法和父亲一样,都不希望他去军校。但林彪心意已决,家里人怎么劝,他都没改变主意。

1925年的时候,黄埔军校打算提前招第四期的新生,总共要招3000人,其中分给湖北省的有155个位置。林彪得知消息后,就打算去参加黄埔军校的考试。在出发前,林育南跟林彪说了很多心里话:“现在国家正缺人才呢,咱们身为大丈夫,得使劲儿努力,好好为国家做点贡献。”

林彪心里装着干革命的大火,离开了林家大湾,一个人跑到广州去了。他遵照堂哥林育南的交代,找到了林育南的好朋友帮忙。结果,林彪真没让大家失望,成功地考上了黄埔军校的第四期,被分到了步兵科的第二团第三连,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。

在林彪于黄埔军校深造那会儿,他之前已经历过从家塾教育到正规高中的全套学业,文化知识挺扎实。所以嘛,一到考试,他各门课的分数都是顶呱呱的,都是优秀水平。

1926年那会儿,国共两边联手,搞起了北伐大战,场面热闹得很。林彪这小子,心里装着国家,就加入了共产党,一头扎进了革命里。他还参加了叶挺带的独立团,从那以后,就正式走上了当兵打仗的路子。

林彪一心扑在革命上,跟家里联系就变得越来越少了。林明卿在家里是盼星星盼月亮,就等着儿子能回来一趟。到了1926年年底,林明卿总算是收到了儿子的信。信里头说,他现在北伐军里头呢,领导对他还特别看重。林明卿看完信,心里头也是美滋滋的,觉得挺高兴。

林明卿为了儿子的那档子事儿,可真是愁白了头。他一封接一封地写信,就盼着儿子能回老家,找个踏踏实实的活儿干,再赶紧把婚事儿给办了。但林彪就是不愿意回来。没办法,林明卿急中生智,写了封信骗儿子说自己身体不好,病得挺重,就想让林彪回来瞅瞅。

这时候,林明卿也让大儿子林庆佛赶到武汉,去找林彪的领导,讲讲家里的情况,盼着能让林彪回家一趟。领导一听这事,二话不说,立马给林彪批了五天假,让他回家瞅瞅。

批准一到手,林彪立马跃上战马,火急火燎地往林家大湾奔。林明卿一见儿子回来,就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,怪他不顾安危去参加北伐。虽然林明卿嘴上抱怨,可一家人还是围一块儿,高高兴兴地吃了顿团圆饭。

吃完饭,林明卿一脸认真地跟儿子讲:“你也老大不小了,是时候考虑结婚了。我跟你妈给你物色了个对象,家庭条件挺不错,脾气也温和。咱们就趁着这个机会,赶紧把婚礼给办了吧。”

林彪听了这话,脸色沉了下来,直接说道:“我连那女孩长啥样都不知道呢。再说了,我还得回部队去,万一哪天在战场上没了,那不是坑了人家姑娘嘛。”

林彪一开口说完那话,林明卿立马火了,妈也被气得直流眼泪。林彪见爸妈这么操心自己,就勉为其难地答应了这桩婚事。

林彪点了头,同意了这桩婚事,爸妈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些,也不再反对林彪继续搞他的革命事业。春节一过,林彪立马就回到了部队里。

【时隔十七年,父子两再次相拥】

1927年那会儿,蒋介石搞了场“四一二”大变脸,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的老百姓下了狠手,杀得那叫一个惨,全国上下都吓得人心惶惶,气氛紧张得要命。林彪呢,他参与了南昌的起义行动,后来就跟着朱德、陈毅他们,一路跑到福建、广东那些地方,继续跟敌人斗智斗勇。

土地革命那会儿,林彪带着队伍打了不少硬仗,像龙岗那次偷袭,黄陂草台岗的埋伏,还有飞着冲过泸定桥、跟敌人在腊子口死磕,都是他用少数人赢多数人的经典战例。这么一来,林彪的军事本事就显山露水了。他性格直率,打起仗来又不要命,咱们党的领导人都特别看重他。

这段时间里,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,林彪没法跟家里联系了。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儿子的安全,但也没闲着,把全部心思都扑在了织布厂上。这织布厂的生意,竟是一天比一天好,渐渐地,林彪在当地也成了响当当的人物,家境十分殷实。

1936年快结束的时候,林明卿意外地收到了一封从延安寄来的信,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是落地了。信里头,林彪告诉他自己已经当上了红军大学的头儿,叫家里人别再牵挂他了。

看了那封信,林家的年轻人们都特别激动,都吵着要去延安上学,想给咱中国的革命事业出把力。没过多久,林家就组了个十几人的队伍去延安,林彪的四弟林向荣也是其中一员。
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打响没多久,林彪就带着八路军115师,在平型关那里打了个漂亮仗,赢了个大胜利。这可是咱们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,头一回大规模地打败日本鬼子,打破了他们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。蒋介石一听这消息,震惊得不行,立马就给林彪发了份嘉奖的命令。

1938年那会儿,日本人集结了好多兵力,对武汉发动了大举进攻。林明卿心里跟明镜似的,武汉这些地方要是守不住了,那林家可就惨了,日本人铁定会找上门来报复。所以,林明卿打定主意,得赶紧带着一家老小搬家。

林明卿原本打算直接去延安,可国民党在南方老是打败仗,把去延安的路给堵死了。没办法,他只好带上家人,还有织布厂得用的一些机器设备,跑到湖南衡阳去了,先在那里安顿下来再说。

在这里,林明卿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,解决了不少麻烦,让织布机运转了起来。他为中国军队制造了前线急需的绑腿和棉布,给那些在前线英勇战斗的将士们带来了更大的士气。

林彪知道这事后,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,感觉家人过得心惊胆战的,全都是因为他。但他也只能写写信,提醒他们要小心点,别的忙是一点也帮不上。

林明卿这人挺明事理,他跟儿子说别发愁,盼着他能在战场上狠狠打那些鬼子,争取早点把日本侵略者从咱中国土地上撵走。

没过多久,仅仅三年之后,日军就集结了大批兵力,开始攻打湖南。林明卿没办法,只能关了织布厂,带着全家人跑到了广西桂林避难。

逃荒路上,林母心肠好,瞧见一个被丢下的中年妇女挺惨的,就把自个儿手里最后一碗稀粥给了她吃。可没想到的是,跟这妇女打交道后,林母竟染上了病。那时候战乱,根本找不到药来治。没多久,林母就在逃荒的路上病倒了。

临终之际,林妈妈声音微弱而颤抖,一直反复呼唤着:“育容,育容。”

原本,他们全家的初衷是打算去找林彪的,可没想到林彪的母亲竟然去世了。这一家子立马就坐在地上,开始放声大哭。

现在林家真的是走到了绝境,所以他们赶紧给林彪发了封电报。林彪一收到老爹的电报,心里头那个高兴啊,立马就开始到处问家里人的情况了。

毛主席知道这事后,立刻吩咐周恩来去处理。之后呢,工作人员在贵州省独山县找了好长一段时间,最后总算是找到了林家的人。

1944年6月份,上头安排他们得赶去延安。在去延安的途中,林家人都瞎编了一通自己的来历,就这样骗过了国民党军队的盘查。

离延安还有好几十里地,林彪和叶群就早早地跑到延安接待的地方等着了。车一到,林彪赶紧大步迎上去,眼泪哗哗地流,伤心地说:“爹,这都怪我,要不是我,您也不会到处奔波受苦,过得这么艰难。”

之后,林彪领着父亲到了已经准备好的住处。在路上,林明卿聊起了自己这些年来的不容易,还说了说林母是怎么过世的。听完这些,林彪不住地感叹:“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,总算是看到希望了,也有了奔头。”

【林晓霖向中央提出要求:希望修复祖父墓碑】

新中国成立后没多久,林彪就把老爹接到了首都北京。林彪特别孝顺,只要人在北京,他每个月都会抽空去探望老爹,而且还特意给老爹带些美味的食物。

林明卿每次瞧见儿子过来,心里头是既高兴又忧虑。他忧虑的是,儿子已经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了,手头的工作一大堆,他怕儿子分心照顾自己。等林彪来探望的时候,林明卿就说:“我现在自己能管好自己,育容啊,你就别为我费心了。国家大事还等着你处理呢,你还是赶紧忙你的去吧。”

听完这话,林彪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,他眼里泛着泪光,朝父亲直截了当地说:“不论我官当到多大,我永远都是您的孩儿。以前要不是我,您也不必吃那么多苦头,往后啊,我就一直守着您。”

1962年那会儿,中央在北京搞了个大型会议,有七千人参加呢。毛主席当时说,让林彪也准备个发言稿。可巧了,林彪正琢磨怎么写呢,家里突然来了急信,说他老爹林明卿因为脑出血,说走就走了,享年85岁。

林彪一听到这个坏消息,立马就往医院赶,想去见父亲最后一面。他硬着头皮,把心里的难过压下去,把父亲的后事都安排妥当。之后,在中组部的帮忙下,他把父亲葬在了北京西边的福田公墓。办完这些,林彪还特地摆了一桌,请了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吃饭,感谢他们这段时间对父亲的关照。

20世纪70年代那会儿,林明卿的墓碑有点破损了。林彪的女儿林晓霖一直记得祖父的教导,心里老想着要把祖父的墓碑给修好。

1978年,中央在北京开了个重要的三中全会,就是那个十一届三中全会,从那以后,党和国家就慢慢走上正轨了。到了1990年,林晓霖就给中央打了个报告,说想修修她祖父的墓碑。

陈云,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大当家,一拿到林晓霖寄来的信,立马就下了指令,让相关的部门赶紧把林明卿的墓碑给修缮好。

上面下了通知后,林明卿的墓碑很快得到了整修。之后,林晓霖动手把墓碑上刻的林育容名字换成了林彪。

现在,林明卿老先生还安静地躺在北京福田公墓里。

林明卿老爷子这辈子过得不容易,但他总能在重要时候给儿孙们做个好表率。林彪在革命打仗那会儿能有那么大的出息,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老爹的熏陶。